老法師:【人與人為什麼不能相處】過分執著自己的成見


如來「功德大海」,這個大海是比喻,比喻多,比喻深,比喻廣,深廣無際,沒有邊界。我們要問這功德在哪裡?世出世間所有一切的善法都是自性功德,所有一切的惡法也是自性功德。這話怎麼講?所有一切善法是自性功德之覺悟,覺悟就是善法;所有一切惡法是迷惑自性功德。統統是自性功德,一個是覺用,一個是迷用,覺悟起作用是一切善法,迷惑起作用是一切惡法,所以佛經上才講「善惡不二」。你知道不二的意思嗎?自性功德是一不是二;一個是用對了,一個是用錯了。譬如我們說恭喜你,過年新春的時候恭喜你,人家聽得很舒服,如果家裡老人死了也是恭喜你,同樣一句話,用對了,用錯了,產生效果不一樣。從這個淺顯的比喻,你就能夠體會到全是自性功德。地獄裡面的果報,又何嘗不是自性功德?跟西方極樂世界有什麼差別?差別就是一個用得正,一個是用錯了。然後你就能體會到,功德確確實實無量無邊,是真的不是假的。
佛教導我們,教初學,迷失自性嚴重的人,教他轉惡為善,這是對業障習氣最深重的人。哪些人?像我們現在這些人,起心動念無不是惡。這個話說得是不是太過分了一點?這個話是《地藏經》上所說的。有沒有過分?我們細細去思惟、去觀察,不過分。為什麼說他不過分?因為起心動念都為自己,這就是無不是罪,無不是惡。為什麼?念念加強我執,增長我執,你說這怎麼得了!我執是六道輪迴的根本,是三途苦報第一個業因。我們現在人所謂是自私自利,自私自利是萬惡之根源,我們起心動念都是自私自利,什麼都是自己擺在第一,自己擺在前面,你說這怎麼得了!諸佛菩薩不如是,諸佛菩薩樣樣退後,樣樣讓別人。互相禮讓,天下太平,彼此競爭社會動亂,這非常現實的道理。諸佛菩薩表現的是處處退讓、謙讓,絕對沒有競爭這個名詞。但是現在的社會提倡競爭,不講謙讓,藐視謙讓,輕視謙讓,所以這個世間災難就沒有法子避免。什麼時候這個世間災難消除?大家都尊重謙讓,尊敬謙讓,提倡謙讓,藐視競爭,輕視競爭,天下太平,什麼災難都沒有了,都是那個觀念在一念之間。
人與人為什麼不能相處?過分執著自己的成見,我這個是對的,你們是錯誤的,一定要改過來照我做,這就行不通了。怎麼才能解決問題?你們大家都是對的,我沒有意見,一切都能夠恆順眾生。他做錯了,做錯了讓他錯,等到錯誤產生問題的時候,不能解決向你請教,你一語兩語把他點破,他明白了,那個時候能改。現在那個弊端、害處他沒有見到,你跟他講,他不會聽,他不會改的,所以你要有耐心,六波羅蜜裡頭「忍辱波羅蜜」。這一句教化眾生的話,在什麼時候說,什麼時候當說,什麼時候不當說;你是一句好話,不當說的時候你說,它的作用是負面的;當說的時候說,這個作用是正面的。時節因緣叫觀機,佛家講是契機契理。機裡面我們在學習的時候講過,至少要考慮到三點:人、時、處。你面對的是什麼人、什麼時候、什麼處所,三個都合你說,這個效果是正面的;否則的話,這效果當然收不到。
運用得最恰當是諸佛菩薩,所以我們在經典裡面看到,佛講經說法有的時候一半還沒講到,聽眾裡頭有開悟的、有證果的,有這麼殊勝的效果,就是他把人、時、處這個機統統掌握到了。我們今天講經說法沒有這個效果,不但沒有這個效果,還產生反效果。為什麼?愈聽愈迷惑,不聽頭腦還清醒,聽了經之後更迷惑了。這是什麼原因?我們沒有掌握到這個機,在這裡面產生了錯誤,說了一些不契機的話,做了一些不契機的事,產生負面效果。這是我們學習,特別是弘法利生,不能不留意的地方。
本文節錄自【華嚴經】第251集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-
☆華藏衛視官網
http://www.hwazantv.com
☆Facebook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hwazantv
☆YouTube
https://www.youtube.com/user/hwazantv
☆LINE
https://line.me/R/ti/p/%40dzi0277j
☆WeChat ID:hwazan-tv