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法師:【菩薩思惟有原則,清醒不慌亂】


古人教人,最重視覺悟,講求悟性。抗戰期間我念初中,在貴州,偶爾經過老師辦公室,幾個老師在談話,說某個學生悟性不錯。聽到這句話,曉得那個時候老師重視悟性。記誦是需要,並不把它放在第一,所以我們確實還有一點讀書的快樂。
為什麼?考試是很多,有學期考試,大考,月考,週考,每個星期老師會出題目考學生,題目都很簡單,不多。一般考試題目是五道題,五道你選四道,可以一道不做,一道題二十五分。多半題目都不(考)記憶,是考你的悟性,問答題。不像現在是是非題,幾十個題目一起,從前沒有。六個題是最多了,最少是二道題。所以我們念書有樂趣。老師著重在思考,在你對問題的看法、想法,考這個,確實與覺觀有幾分相應。從小受這樣的訓練,以後接觸佛法,對於覺觀就不難。
菩薩修行,六個綱領,布施、持戒、忍辱、精進、禪定、般若,利益眾生,弘揚佛法,當然有思惟,他的思惟是合乎邏輯的,合乎哲學。他不是胡思亂想,想的東西有原則,所以能離諸散亂。他頭腦清醒,遇到事情不糊塗,不慌張,不會亂,心是定的,這才能處理事情。接觸大眾,他沒有私心,大公無私,是非善惡,利害得失,他就看得很清楚。人要有私心,有偏愛,心就不公平,偏心。從前人,從小或多或少都念過儒書,對於仁義道德、孝悌忠信有概念。這些概念變成日常生活規範,自自然然遵守,他養成習慣,所以不造罪業。對於問題能看得淡,看得清楚,這是(相似)覺觀自在。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-———————–
本文節錄自【大方廣佛華嚴經】1767集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-———————–
華藏衛視官網
http://www.hwazantv.com
Facebook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hwazantv
YouTube
https://www.youtube.com/user/hwazantv
LINE
https://line.me/R/ti/p/%40dzi0277j
WeChat ID:hwazan-tv